分类目录归档:一起成长

趣事坡多

20180207-20180211,公司又发了超级福利:新加坡游with家属!嘿嘿各位不要羡慕啊惯例来的啦!回国后发现,其实刨去路上的两天,也就三天三晚时间,应该来说还不足以体验完整的狮城,但做为引子,吊起胃口,却绰绰有余。

我念书时历史一直是弱项,从小到大就没兴趣关心书上那些陈年旧事,加上本次出行几位小团友们的不停聒噪,让导游的讲解亦充耳不闻。因此,这一路上倒也少了缅怀、溯源与求证,能肤浅的去体验这个城市……哦不对,是国家。

【迷你】新加坡太小了,中国的面积是其一万多倍,深圳的面积都是其三倍之多,所以我老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城市,而不是国家。导游说你们大陆游客来到新加坡要适应环境啊,因为新加坡不管什么都是很迷你的,包括酒店房间。我则不以为然,因为刚去过日本,啥小房间没见过啊?不怕小,精致就好!唯一觉得真小的,是过街天桥,三个人就能挡死,这要是有个乱摆卖,那不就堵路了?所以,新加坡没有乱摆卖(>﹏<)街道干净大气,有些地方像日本,有些地方像香港。人行道上永远都有单车道,不像咱们这儿的绿道,不知道到哪里就会自动消失……在新加坡你就可劲儿骑吧!对了,这里的摩拜OFO都不少,我也扫了一辆骑了骑,感受是:一辆单车,就足以解决大部分的通勤需求了!国土是真迷你!!!

【物价】酒店对面有家超市,看起来也不高档,我们晚饭后去逛逛,逛完发现贵啊!标价都不高,可是换成人民币得乘以五,这一乘,我们就放下了好多准备买的东西,毕竟一瓶啤酒国内十块,您这儿卖十八,俺们还是舍不得(>﹏<)朋友说去了新加坡,就把标价当人民币,别想着汇率的事儿,心里还能觉得占了便宜,咳!好吧!反正来都来了……但几天下来,我发现脑子里一直还在乘五乘五算个不停,真不是旅游的好心态啊!导游还说,在新加坡,买车前,你得有一张拥车证,有了这个证,你才能买车,而拥车证的价格就相当于一台中级车了,人民币三十万上下(须竞拍),而且年限为十年(>﹏<)十年过了,重新花三十万更新拥车证,不然车就不能上路。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很多人住大房子却买不起车的原因……怎样,还是天朝好吧!管他什么尾气啊拥堵啊,咱好歹养的起辆车不是?

【交通】跟香港一样,新加坡的行车方向跟国内是反的,车的方向盘在右边,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人行道和扶手电梯,国内和香港你得靠右站,把左边留出来走人,而新加坡是靠左站,把右边留出来给人家走。不过,搞错了也没人唠叨你,他们顶多说句sorry或excuse me然后就侧身借过了,素质蛮高!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行人可以不用左顾右盼,等到没车才过马路,完全可以直接大大咧咧的走过去,边走边玩手机都行,所有的车,都会远远的开始减速,然后老老实实停下来等你先过,我甚至都没怎么听见过司机按喇叭!真不习惯啊!刚开始我们把国内人让车的风俗带到新加坡,结果我们不敢过,车又停住不肯动,双方都死等(>﹏<)有点儿尴尬啊!对了,我还发现过红绿灯可以刷卡延时,啥意思?这项便利是提供给老年人的,在街口刷一下老年卡,原本只有十几秒的绿灯时间即可延长到足够行动不便的老人蹒跚而过,想的够细哒!

【美食】旅行社安排了肉骨茶和海南鸡饭,这两样要说是美食,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实在是稀松平常嘛,只是还算好吃罢了,我一个海南朋友做的海南鸡饭貌似还更胜一筹咧!至于肉骨茶,作为土生土长喝排骨莲藕汤长大的湖北人,我觉得这大概就是个噱头吧!也就是排骨汤里多加一把胡椒面的事儿!不过,坐在这种明星光顾过的街头小店里吃饭,多少也怀着一种新奇吧。嗯,这里的街头小店,都喜欢把店老板和明星在店里的合影挂出来以彰显身份,只是我觉得老板应该和我们公司合张影挂上,毕竟我们公司有大厨啊!至于小吃和宵夜,我们在酒店对面发现了一个“亚历山大美食城”,倒是物美价廉,新马泰华各色美食齐备,怒赞!在这里尝到了辣椒蟹、咸蛋黄蟹,还有著名的“辣死你妈”,不是很辣啊,只是取了马来语谐音而已,里面的鱼仔超级脆,香惨!老板却是个佛山人,在我看菜单时特别提醒别着急,take your time!知道我是大陆来的,还摆了个黄飞鸿的招牌pose,很nice!女士们自然钟意各色水果饮料咯,我也尝了尝,嗯,味道很有层次感!

【人群】各色混杂的人群是新加坡一大特色,能做到彼此尊重民族习惯而和谐相处,很不容易。当然,政府功不可没,比方说,在大型商场里一定会有祷告室,提供给有信仰的人使用,又比如一个大行政区内的各民族人口配比一定会均衡,不会出现同一种族聚居而排斥其他种族的情况。总而言之一句:来了就是新加坡人,不管你黑的白的,爱吃大蒜爱吃咖喱,都要在同一规则体系下求同存异。嗨,这都是官话啦,其实我觉得,新加坡国家管理的好,就一个原因:地方小,法律执行的瓷实!你把它国土面积放大一万倍试试?还不一定有中国管的好呢!盘子一大,官僚主义就来了呗(>﹏<)只不过,法律规定不能吃口香糖就算了,晚上十点半后便利店不准卖酒,这是什么讲究?

综上,我还是觉得祖国好!不过,小团友们一致表示:We love Singapore !

哎,你还是亲自去体验下吧(>﹏<)

我没什么了不起,但你可以了不起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概是在98年,因此,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质,在90后、95后一代人的身上,体现的相当明显。因为,他们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

什么叫“去中心化”?从正向的角度讲,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常规,不满足于服从领导、专家的权威以及过往的所谓“成功经验”。

如今,这一代人开始步入职场,我们作为培训管理者,也开始着手管理越来越多的、与生俱来带着“去中心化”特质的青年们,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这代人内心多半都相信“世界是多样化的,人也是多样化的”,他们认为其实没有一条最好的路,只有属于自己的路。因此,他们对于长辈、师长“教诲”的态度,和我们所期望的,有所不同。

这种态度,其实并非一种有意的冒犯。

相反,我觉得这种态度,其实是进步的,这也是我愿意和年轻人呆在一起的原因。在双方都坦诚的前提下,你能把他们当成镜子,发现自己的盲点,然后不断改进,感觉也变得年轻起来。

而如果,你喜欢在年轻人面前摆老资格,拒绝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经验对你来说,搞不好只是作茧自缚的累赘而已。

换句话说:你的成功经验,是无法套用在他们身上的,甚至可能都没法让你自己再成功一次。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抱着不放的呢?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也在不断进化。我们上初中才学英语,他们幼儿园就开始学了;我们大学才用上电脑,他们刚出生一两年就开始用了……我们又怎么能证明,自己比他们优越呢?我想,我们比他们虚长几岁,除了证明自己老,别无他用。也许,他们的想法,甚至比我们的经验更有建设性。因为,时代不同了。

所以,我们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不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不跟他们站在一起,而是试图居高临下的去发号施令、灌输经验,那么,他们不但不会给你任何你想要的成就感,而且还有办法让你觉得很沮丧、很难堪。

虽然悲哀,虽然难听,但这就是真实的状况。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比方说,有些东西的有效性是亘古不变的,我们的美好生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比如独立、勤勉、谦逊、尊重、条理等素养,你还是希望年轻人把这些东西真的当回事儿,好好修炼。可他们多半不听,怎么办?

我认为,他们并非天生不认同这些,只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太刻板,加上他们还未真正踏足社会,没有责任、没有需求而已。我们只需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展现学习这些东西能让他们的生命出现更多的可能性,足矣。

所谓可能性,就是让你拥有多一些经历和体验的机会,而不是苦口婆心的教你学好。过得更好,不如过得不同。如何不同?你得学的更多啊!

因此,放下我执,坦诚相对,首先接受对方的想法,才能交换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都为了人生的可能性而沟通交流。这无关年龄、阅历,效果也要远远好过我说你听,单向填鸭。

君子如鉴,作为培训管理者,我们也应该当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够让学员看到自己的样子,看到希望、可能性,或是盲点。

千万别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榜样,因为,榜样太多,你算老几?

但是,应该没人会恨一面镜子吧?

再成长培训师参与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认证

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认证体系是为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绩效改进顾问和专家的研修、认证体系,是目前全球绩效技术和绩效改进领域最受认可的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分为中国注册绩效改进顾问、中国注册绩效改进顾问导师、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CPT)和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审查官四个层级。

再成长派出郭迁义、杨捷两位培训师参与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认证班学习,现已顺利结业,将对再成长培训项目的设计开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课程目标:

  • 参训学员能认识到从传统管理到绩效改进的必要性,清晰描述和理解绩效改进定义的三个关键词建立绩效改进的意识,明确作为管理者自己所承担的绩效改进职责和切入点;
  • 参训学员能运用绩效改进合力矩阵——先技控再人控的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系统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从大量的实际案例中学习和借鉴绩效改进经验,为将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奠定基础;
  • 参训学员能够运用绩效改进的三层级目标法,对自己的实际案例将组织目标、流程目标和行为目标进行一一对应,从而确保所做的绩效改进是为组织最终的目标服务;
  • 参训学员能够运用关键价值链法,对自己的实际案例进行梳理,清晰达成目标的关键环节,运用罗斯维尔4W分析法,全面准确地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或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并用计分卡梳理清晰存在的绩效差距;
  • 参训学员能应用BEM原因分析工具和冰山分析法,对找到的绩效差距进行深度的原因分析,找到表因、过度因和根因,并分析得出实施改进的可能机会;
  • 参训学员能将自己案例的分析原因对应到六大类干预措施家族,并运用“如果-那么”干预措施表落实详细的实施安排。